中國傳媒大學
學校簡介
中國傳媒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廣播學院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
學校坐落于北京古運河畔,地處首都功能核心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間,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校園環境優美,占地面積46.3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3.88萬平方米。
辦學67年來,學校秉承“立德、敬業、博學、競先”的校訓,以培養“弘道崇德、經世致用”的傳媒人為己任,培養了大量黨和國家所需、能夠應對未來媒體挑戰、馳騁于國際舞臺的優秀傳媒人才,為黨和國家的傳媒事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廣播電視及傳媒人才搖籃”“信息傳播領域知名學府”。
進入新時代,學校黨委勵精圖治,以系統化思維改革創新,以全新理念對學校進行戰略性綜合布局,統籌推進學校各項事業發展,學校面貌、師生風貌煥然一新。學校堅持立德樹人、內涵發展、特色辦學,以管理質量、教育質量、工程質量“三質量”提升為統領,秉持“上手快、筋骨壯、后勁足”的中傳特色育人模式,傳承弘揚“忠誠、自信、包容、競先”的中傳文化基因,實施“五個一流”(一流生源、一流師資、一流課程、一流教材、一流畢業生)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全面提升辦學水平。
學校以“雙一流”建設為引領,強化信息傳播領域“小綜合”的學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發展之路,構建以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藝術學理論、信息與通信工程為龍頭,設計學、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等為支撐,互聯網信息、文化產業、藝術與科學等交叉學科為重點的多學科融合滲透、特色鮮明的學科體系。
學校是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傳播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動畫、數字媒體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現有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2個國家“一流學科”,新聞學、廣播電視藝術學2個國家重點學科,傳播學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互聯網信息、文化產業2個北京市高精尖學科,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3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通信與信息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動畫學4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1個專業碩士類別,84個本科專業。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校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被評為A+學科,藝術學理論被評為A-學科。
學校設有21個教學科研單位(新聞學院、電視學院、傳播研究院、戲劇影視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藝術研究院、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計算機與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數據科學與智能媒體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言文化學院、體育部、經濟與管理學院、廣告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海南國際學院、協同創新中心),以及繼續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國際傳媒教育學院、 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等直屬單位。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專科生10000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5000余人。
學校現有教職工1969人,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371人,副高級職稱616人,專任教師(含科研人員)1202人。學校擁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教授、專家和學者,110余人次入選國家和北京市各類重要人才項目,20余人次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國家級和北京市級教學名師獎,3人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學校設立資深教授、白楊學者、青年拔尖人才等項目,支持中青年學術骨干脫穎而出;聘請眾多大師、名家和學者擔任名譽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日益提升。
學校是國家信息傳播研究領域的學術重鎮,科研資源豐富、實力雄厚。現有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傳播創新研究中心、智能融媒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媒介音視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廣播電視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視聽技術與智能控制系統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國傳媒大學研究基地、首都傳媒經濟研究基地、數字動畫技術研究與應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等13個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臺,數字媒體工程創新引智基地、智能融媒體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媒體融合與視聽傳播學科創新引智基地3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以及國際中文教育傳播研究中心、中外人文交流宣傳研究中心、國家廣告研究院等12個其他高級別科研平臺和雄安新區發展研究院、國家治理研究院、互聯網信息研究院等32個校級科研機構。
學校擁有完善的教學、科研設備和公共服務體系,建有大數據中心。校園高速移動網絡、數字有線綜合業務網、圖書文獻信息資源網、現代遠程教育網等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智能教室、4K演播館、實驗室、融媒體中心等卓越傳媒人才培養所需的實踐實驗教學平臺,裝備精良、功能完善;圖書館形成了信息傳播學科文獻內容豐富,紙質、電子、網絡形式多樣的館藏體系。
學校擁有《現代傳播》《中國新聞傳播研究》兩本CSSCI來源刊物、ESCI英文學術期刊Global Media and China以及《媒體融合與傳播》《藝術傳播研究》《媒介》等學術刊物;聯合主辦《當代電影》《現代出版》《中國電視》三本CSSCI來源刊物,以及記錄中國廣播電視行業發展的《中國廣播電視年鑒》,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和科研進步提供強有力的平臺支撐。
學校與200多所國外知名大學、科研與傳媒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學校發起成立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建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亞洲傳媒研究中心、歐洲傳媒研究中心等國際學術研究機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由我校主辦的亞洲傳媒論壇、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中國傳播論壇等高層次國際學術會議,已成為國際傳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臺。
面向未來,學校正牢牢把握時代發展大勢、高等教育發展大勢,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守正創新、擔當作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目標,瞄準“智能傳媒”和“國際一流”兩大主攻方向,全面布局智能傳媒教育,以率先實現由傳統傳媒教育向智能傳媒教育的轉型跨越,贏得智能傳媒教育主動權和主導權,引領推動新文科建設,早日實現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傳媒大學的奮斗目標!
(數據截止到2021年4月)
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介紹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成立于2001年,是我國最早從事動畫、數字媒體藝術、游戲設計以及新媒體設計教學科研的院校之一。依托中國傳媒大學在傳媒行業領域的學科優勢,學院在動畫、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媒體技術、藝術與科技等學科專業建設中形成了跨學科、跨媒體、藝術與科學相融合的特色與優勢。
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學院現有動畫藝術學、數字媒體藝術、互動藝術與技術3個二級學科點,其中數字媒體藝術已進入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動畫學被評為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學院已建立起完整的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本科設有數字媒體藝術、動畫、數字媒體技術、藝術與科技等專業,下設數字影像和網絡視頻、網絡與智能媒體設計、動畫藝術、三維動畫、漫畫與插畫、游戲藝術、游戲設計技術、數字娛樂等專業方向;碩士設有數字媒體藝術、動畫藝術學、設計學、藝術與科學四個專業;博士設有數字媒體藝術、動畫藝術學、藝術與科學三個專業。
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目前設有動畫系、數字藝術系、新媒體設計系及游戲設計系四個教學機構,同時還是教育部“動畫、數字媒體”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處、教育部、文化部動漫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秘書處、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教育部動畫特色專業建設點、“十二五”國家級實踐教學示范中心動畫與數字媒體實驗教學中心、中國動畫學會教育委員會、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數字動畫技術研究實驗室所在單位。創辦了中國(北京)國際大學動畫節、《中國動畫年鑒》、文化部數字創意人才高研班等學術平臺,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
學院曾兩次獲得文化部文化藝術政府獎的“最佳動漫教育機構”獎。師生作品碩果累累,在美國學生奧斯卡、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日本東京動畫節、法國昂西國際動畫節、德國斯圖加特動畫節、法國羅阿納國際動畫節、印度BAF動畫大獎、伊朗德黑蘭國際動畫節、美國IndieCade獨立游戲節、美國One?Show等國際一流節展中獲得了近百個獎項和提名,在華表獎、金鷹獎、中國國際動漫節“金猴獎”、中國國際漫畫節“金龍獎”、中國動畫學會“美猴獎”、臺灣時報金犢獎等國內一流節展中獲得了超過200個獎項。相繼推出了三國殺、兔斯基、功夫兔與菜包狗等國內一線文化IP,創作出《淮南子傳奇》《我是狼》《姜子牙傳奇》等多部取得了收視與票房佳績的商業動畫作品,畢業生主創作品《白蛇:緣起》也成為2019年動畫電影市場的口碑之作。
學院與迪士尼、夢工廠、微軟、Unity、騰訊、阿里巴巴、創新工場、巨人網絡、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水晶石等國內外頂級企業及加拿大謝里丹學院、法國高布蘭學院、德國波茨坦影視學院、加拿大數字媒體中心、英國伯恩茅斯大學、美國迪吉彭理工學院、美國東北大學、韓國國立藝術大學、新加坡南陽理工學院等國際一流院校建立了長期伙伴關系,遍布美、歐、亞的國際合作網絡業已建成。
學院現有各類專業實驗室和創作室四千余平米,軟硬件資金投入超過數千萬元,其中包括數字動畫技術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惠普全球卓越教育中心、蘋果聯合實驗室、Unity聯合實驗室、上海美術電影廠定格動畫聯合實驗室、新華社手機電視臺研發中心、北京臺新媒體研發中心、游戲設計創作室、虛擬演播室、數字合成機房、數字錄音棚、VR虛擬現實實驗室、移動多媒體與NGN實驗室、無紙動畫實驗室、手繪動畫創作室、動畫聲音創作室、數字高清實驗室、動畫渲染農場和運動捕捉系統等教學、創作設施。
面向未來,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將進一步立足于中國動畫產業和數字媒體行業蓬勃發展的需求,用國際化視野,以“科學與藝術與人文融合”為宗旨,加強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國際合作,發揮大學對人類文化傳承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作用,努力將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動畫和數字媒體藝術人才培養基地。
【動畫專業】
專業介紹
動畫專業依托于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國家級的動畫教育基地,是首批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專業。本專業秉承“科技、藝術與人文相融合”的人才培養理念,通過系統專業理論學習和大量專業實踐,培養了大量具有極強競爭力和廣闊發展空間的優秀學生。
本專業下設“動畫藝術”、“三維動畫與特效”兩個方向。入學后根據學生意愿及考試情況分專業方向培養。
1、動畫藝術方向
培養了解國內外動漫行業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熟悉傳統動畫及數字動畫制作流程,具備較高藝術修養和創作能力,熟練掌握動畫創意設計及制作技法,從事動畫創意策劃、美術設計、動畫導演、動畫表演與動作設計、實驗動畫創作的高端復合型人才。
2、三維動畫與特效方向
培養了解國內外動漫行業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熟悉傳統動畫及數字動畫制作流程,具備較高藝術修養和創作能力,熟練掌握三維動畫、影視特效制作前沿技術,從事三維動畫與特效制作、動畫導演、動畫表演與動作設計、動畫技術監督的高端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
1、動畫藝術方向
造型設計類基礎課程及電影語言、故事創作、動畫基本原理、動畫設計、動畫表演、動畫編劇、動畫導演、數字動畫制作、實驗動畫創作等。
2、三維動畫與特效方向
造型設計類基礎課程及電影語言、計算機圖形圖像基礎、動畫基本原理、動畫表演、動畫導演、三維建模與材質、三維角色綁定、三維角色動畫、動力學模擬、三維角色、數字合成與校色、數字影視特效創作等。
【動畫(游戲藝術方向)專業】
專業介紹
動畫(游戲藝術方向)專業依托于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國家級教育基地,是首批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專業,同時也是國內最早設立的游戲設計相關專業方向。該專業方向秉承“科技、藝術與人文相融合”的人才培養理念,針對數字娛樂、游戲設計等交叉學科領域進行系統的理論學習與大量的專業實踐,培養理解國內外數字娛樂領域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熟悉游戲藝術、設計、創作、制作等相關規律,具備國際化藝術修養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本專業入學后將與“數字媒體技術(游戲設計技術方向)”、“藝術與科技(數字娛樂方向)”進行聯合創作、融合培養,是切實踐行“科技、藝術、人文”跨領域融合的特色學科。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高水平藝術設計素養以及扎實的游戲美術能力,具備敏銳的藝術感受力與良好的人文修養,熟悉游戲設計流程,具備創新設計思維,能在數字娛樂等相關行業從事游戲藝術創作與設計等工作的領軍型藝術人才。
專業主要課程
游戲美學、設計基礎、游戲概念設計、交互敘事理論與實踐、游戲虛擬空間建構與情境設計、三維游戲美術與游戲特效、用戶交互體驗分析與設計、沉浸式媒體創作、傳統民間游戲、游戲創作等。
【漫畫專業】
專業介紹
漫畫專業依托于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國家級的動畫教育基地,秉承“科技、藝術與人文相融合”的人才培養理念,通過系統專業理論學習和大量專業實踐,在平臺式的理論教學基礎上形成知識模塊。培養熟悉國內外動漫行業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熟悉現代漫畫、插畫創作流程,具備較高藝術修養和創作能力,熟練掌握漫畫插畫制作數字工具,從事漫畫、插畫、圖畫書及電子出版物內容創作的高端復合型人才。
培養熟悉國內外動漫行業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熟悉現代漫畫、插畫創作流程,具備較高藝術修養和創作能力,熟練掌握漫畫插畫制作數字工具,從事漫畫、插畫、圖畫書及電子出版物內容創作的高端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
造型設計類基礎課程,影視語言、故事創作、漫畫創作、插畫創作、數字出版與編輯、繪本材料表現技法、銷售策略與版權維護、故事漫畫分鏡設計、創意漫畫等。
以上內容轉自中國傳媒大學官網,更多信息請訪問中國傳媒大學本科招生網:https://zhaosheng.cuc.edu.cn/